江南春: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简单介绍一下分众传媒。在座非常多都是大企业,分众传媒可能是一个小企业,2003年才成立,他登陆的时候1.72亿美金,到今年大概已经超过了30亿美金。就是说目前它是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最大的一个。在三年当中,大家可能在中国非常熟悉分众传媒,在中国我们在七万栋的写字楼里面,在上班的时候的电梯口,可以看到分众传媒的显示屏。我们每天有1亿的都市主流消费群。我想分众传媒从当时的电视液晶电梯联播网,到每天家里有电梯海报,晚上看到我们休闲娱乐场所的联播网。星期天看到我们店内的联播网,再到马路上看到我们的联播网,再看到我们手机联播网。分众传媒就是把广告植入到不同生活形态当中去。可以说分众传媒是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发展了一种国际上没有的媒体。之所以会这样,我觉得第一方面是我们有怀疑主义的眼光,第二方面是颠覆性的思考。我觉得这个好像不太需要证实。
我记得,曾经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问我们屈原是怎么死的,我们觉得不容置疑,他是自杀死的。后来他问我们他是在哪里死的,我们也不容置疑地说是在汨罗江死的。我们老师最后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们怎样证实屈原是自杀死的,我们全都回答不出来了。我们老师说在之所以大家觉得屈原是自杀的,就是因为屈原在《怀沙赋》当中,屈原写出了准备去亲生的一种心态,所以在屈原死后,就被后人推断屈原写完遗嘱之后就跳江自杀了,所以可以给我们更深层次的一个思考。后来我们老师打开两个幻灯片,经过我们老师的证明,屈原在《怀沙赋》当中13处跟《离骚》的写法有13处相同,所以我们的老师说《怀沙赋》有95%的可能是后人伪造写的。这是一个基础事实的东西。请你们分别去想一些到底你们觉得屈原是怎么死的。后来我上台的时候,跟老师谈了一谈,我认为屈原是被谋杀的。而且死于男女关系。我觉得为什么死于男女关系呢?我得到三个论据,第一个屈原大家知道,是一个伟大诗人,伟大诗人通常死于男女关系对诗人来说比较合理。另外屈原写过另外一首赋,叫《湘夫人》,在《湘夫人》当中屈原表达了和一个地位比他更崇高的女性的藕断丝连的情感的暧昧关系,屈原跟当时的湘夫人其实是有染的。屈原死前发生了楚淮王驾崩,屈原准备联手把持朝钢,于是士大夫们就买凶杀人,屈原就一路逃亡,只能驾着船在汨罗江上面跑,后面十个刺客赶到,在江上你追我赶。后来就变成了纪念屈原,我们有一个活动是赛龙舟的故事。追上屈原之后,抓住屈原把他扔到麻袋里面,用绳子捆起来,就演变成了包粽子的故事。为什么用这些方式纪念屈原呢?我觉得人们记录了屈原被谋杀的全过程。我们老师跟我们讲这个故事是什么意义,我觉得大概一年级的时候,听了这个故事觉得有个启示,其实你在怀疑和挑战当中会看到新的机会。第二个是颠覆性思考,当你换一个角度去重新构筑一个故事的时候,也许会换给你更清楚的做法。所以我想大概分众传媒是在颠覆性的思考中长大的,原来在中国媒体一直讲大众媒体,确实在之前分众这个概念是没有的。我觉得在中国这个时候我挣320和爸爸挣380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五年之后,中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在分化之后看到产品也会分化,不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所以可以看到媒体也会细分化。但中国的媒体主要是大众化媒体,所以很难满足细分化市场的需求。我想这就是未来媒体一定会由大众向分众市场转变。第二个中国媒体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的电视广告属于夜晚的。为什么在白天人们注意力更加集中的时候没有电视广告呢?电视广告属于家里的,有8个小时在家里。换个角度可以看到白天的户外电视广告依旧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从第三个角度来说,我们当时做媒体的时候,因为里面没有内容。很多记者都说一个媒体没有内容怎么生存下去呢?我当时又提出,当一个人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候,也许广告就会被人看了。世界上最难看的就是航空杂志,大多数看航空杂志的人都是看广告的。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你的选择题是节目和广告的选择,你一定会选择节目。但今后在无聊的时候,你们一定会选择广告。所以我觉得在整个产业的发展当中,是有很多种思维模式,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的产业。如果你说新浪是一个互联网产业,盛大是一个网络游戏的产业,其实我觉得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换一个角度,以中文系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中文系是以人为角度的。都满足了一个人们无聊的愿望。我觉得我们这些公司都是一些无聊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都是一些无聊公司。分众传媒也很无聊,把别人无聊的眼球转化为现金的模式。其实你换一个角度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产业。在我看来,创意听到你的声音,想象力创造你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