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平:非常感谢,亚太总裁协会能在预定的会议日程之外,又专门安排了这样一次会议,使得我个人能有一次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我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想首先说明两点:
第一点,应该说我讲的这个内容是和今天白天的会议的讨论议题是相关的。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的一些研究和分析。和今天晚上这个比较具体微观的层次,可能会有一点差异。这一点希望大家理解。但是我还是想尽可能从务实的角度来讨论我们在座的各位非常关注的一些问题。所以,第二点就是想说明,我在这里所发表的一些观点,纯属个人的一些思考和认识。不代表任何机构和组织。大家知道,中国政府在今年年初提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从此以后,应该说各界关于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问题表示了非常大的关注。展开了一些讨论。作为我来讲,今天是想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点就是企业创新的途径和主要的技术来源。
第二点是关于跨国公司的技术益处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我这里提到的创新和自主创新,应该说这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第三点是想谈一下政府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时间,我这里只想就结论做一个介绍。首先关于企业创新的途径和技术来源有这样几点。我们关于创新的认识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就是说创新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创新。也就是说它是自主的创新,不是自己的创新。这一点和闭关自守是有根本的区别的。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个创新,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主体的。也就是说它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走产权结合的道路。这首先是我们第一点的结论。当然作为企业创新的途径而言,一般来说,按照国际理论和国际经验可以说是有两种:一种叫做学习效应,还有一种就是研发活动(R&D)。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创新更多的是从研发活动的角度来分析的。第三点可以说是目前特别是学术界关于创新和自主创新观点的存在不同认识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企业创新的技术来源,应该说主要有这样一些部分构成。首先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这是一个国家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第二个来源,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来源。我们要注意的是,第三个来源是指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我想,上面的这样一些分析的方法,基本上说明了创新和自主创新之间的一种关系。既然讨论企业的创新,那么企业创新或者说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是什么呢?我这里从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如果按照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这三个层次来划分的话。企业研发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应用和开发领域。但是如果我们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研发的重点应该是集中在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这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经验所证实的。作为企业来讲,它所关心的是哪些领域,特别是行业领域的创新活动最为活跃,需要更多创新,或者说作为创新的一种研发市场,它的规模有多大。这里可以借助一个日本的经验,对不同领域的创新或者说研发的发展程度做一个分析。
在这个里面所反映的是企业创新的或者说研发的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在医药、通信设备、机械设备、运输设备这样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的行业,研发的活动是比较活跃的。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高度聚集的长三角地区,它的研发活动既具有产业的基础,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跨国公司的溢出效应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投资,应该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首先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明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的表现。首先是跨国公司的投资,首先我们从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投资可以看到,跨国公司投资最为集中的是电子更新设备以及一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比如说通信设备、专业设备、运输设备,这样一些领域。正是因为这样大批的集中在高技术领域的投资,提升了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对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