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私募股权基金的存续期为7年-10年,一般可延长1年,期满后,所有基金的资产包括现金和证券必须清算。 有限合伙人的资金也并非一步到位,往往一开始注入25%,以后每年再注入一部分,如果有限合伙人放弃继续注入资金,已投入部分只能退回一半,已产生的收益也只能取得一半。 一般合伙人负有无限责任,他们的损失有可能比他们所投入的要多,但实际上并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私募股权投资家一般不用借贷,没有多于净资产的负债风险。一般合伙人可以有占私募股权总额2.5%左右的资金作为他们的管理费用,包括工资和办公费用等。一般合伙人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通常在15%-30%范围,但目前的趋势是必须产生了最低的投资收益后,一般合伙人才有权获得收益。
(二)历史与现状 1.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程 现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出现大量中小企业,但这些企业项目难以得到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尔夫•弗兰德斯和被称为“创业投资基金之父”的乔治•多里特共同创办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ARD),目标之一是设计一种“私营机构”来解决新兴企业和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希望这种“私营机构”在为小企业提供长期资本的同时,还能为其提供专家管理服务,“创业投资基金”随之形成。 但由于私人产权投资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一般的投资主体缺乏对投资对象的全面了解,同时很难找到合适的激励机制来促使投资对象改善经营,因此ARD在最初的资金募集和运作上并不顺利。从其设立到1958年的12年间,并无人效仿设立第二家同类机构。 20世纪70年代后,在制度安排上出现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有限合伙制度,以该形式设立的私人股权基金投资得到了迅速发展。随后,“企业重组基金”出现,主要为老企业再次创业融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开始进入亚洲,其投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益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自身制度优势,以美国为主导的私募股权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进入高峰发展期。 对于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而言,它是随着国际私募股权基金逐渐进入而发展起来的。其具体的发展历程如下: 表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程 阶段 代表性特征 第一波投资浪潮 第一波投资浪潮是在1992年前后,大量海外投资基金第一次涌入中国,但后来由于体制没有理顺等原因,这些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波投资浪潮 1999年是第二波投资浪潮,大量投资投向中国互联网行业,在硅谷模式的影响下,各地方政府开始成立地方创业投资公司以扶持本地项目,但由于中小企业板没有建立,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一大批投资企业无法收回投资而倒闭 第三次资本浪潮 2004年以后,一些成功案例慢慢浮现,如鼎晖投资鹰牌陶瓷、南孚电池等,也就是现在的第三次资本浪潮。在这次浪潮中,华平、凯雷等美国大型投资基金开始出名
2.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国内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绝大部分是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国内相关的机构仍非常少,运作比较规范的只有中金直接投资部演变而来的鼎晖(CDH)和联想旗下的弘毅投资等少数几家。 这一方面由于私募股权概念进入中国比较晚,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一般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相对于国外私募股权动辄一个项目投资几亿美金,国内大多数企业或个人鲜有能力涉足这个行业。 目前,国内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表 目前活跃的几类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类型 代表性机构 专门的独立投资基金 如凯雷(The Carlyle Group)、华平((Warburg Pincus)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