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金融危机与亚太国际资本投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总体趋势上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并且自2002年以来空前繁荣。2002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入的增长更为突出,2002年以来资本流入总量的规模增加了5倍。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入总量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2.7%提升到2007年的7.5%。总体上,发达经济体的资本流入主要是通过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渠道,FDI的增长缓慢。而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最大的渠道仍然是FDI,但另外两个渠道的增长很快。 具体数据来看,自2002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达到16773亿美元。但是,目前全球经济在经历了若干年强劲增长后,面临重大下滑。在2008年,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导致其金融机构不得不从海外抽回资金,短期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预计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资本流动会遭遇拐点,规模下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总体规模将回落至14861亿美元。 从历史上的国际资本流动变化来看,美元汇率每次重大的变化都对应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变化。通过观察美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发现,美元升值带动国际资本流入股权投资项目的现象比较明显,并且资本的流入会提前于汇率升值作出反应。从新兴市场居多的亚太地区国际资本流动的历史来看,亚太地区的FDI 流入与股权资本流入都与美元汇率呈现反向波动的关系。在美元汇率处于低位时,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大量流入,但一旦美元走强,进入新兴市场的资本明显减少。因此,美国的全球国际金融问题可能对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较大的冲击。目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初露端倪。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增速下降。 并且,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油价下跌使亚太部分资源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锐减,同时促使资金逃离并集中注入美国等发达地区。金融市场混乱带来的避险情绪上升使日元和美元走强,亚太地区货币的贬值则更多来自对实体经济衰退的担忧。具体来说: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一些亚太地区国家,使这些国家面临经济过热、市场泡沫、通货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将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入修正到6800亿元,大大超过历史纪录。但进入2008年8月份,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尤其是2008年10月份急剧变化。 从2008年全年看,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走势的影响,亚太地区的资本流动可能会遭遇拐点,统计上资本流出的程度可能更高。
二、亚太国际资本投资的趋势
全球资本向亚太地区,尤其是这一地区的新兴市场流动基本上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亚太地区经济中的盈利机会以及国际资本流动中的物理和制度障碍。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跨国资本流动的成本,而全球范围的知识扩展也使亚太地区充满了新的盈利机会。虽然过去的一年多来全球金融危机对亚太国际资本投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上,亚太地区国际资本投资仍将具有以下一系列的趋势特征:
(一)国际资本仍会向亚太地区分流
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向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并且成逐步加大之势,这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最大趋势。在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企业盈利向好和并购活跃,使得国际资本投资具有竞争力。而中亚和西亚地区石油领域的优势使得国际投资非常青睐。尽管这一趋势会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亚太部分地区的政治动荡受到影响,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深化将使得亚太地区的吸引力依据较大(可能越来越集中在政治稳定、投资有保障的地区)。。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深化,无论是在经济贸易,还是在金融市场等方面,2002年以后市场的开放程度都出现了提高,这也为全球的资本流动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二)跨国公司仍将是推动国际投资的主角
在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公司已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驱动力量,它们仍将是亚太地区实体经济运作的主角。跨国公司拥有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高达5.5亿美元,而世界出口总额仅为4万亿美元。跨国公司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控制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90%,其资产总额占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50%,控制工业研究与开发的80%、生产技术的90%、世界技术转让的75%,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亚太地区国际投资的运作,跨国公司仍将是一个主体。
(三)离岸外包成为吸引国际资本投资的新载体
离岸外包(Offshoring)的大潮来了,席卷美国,冲击欧洲,也波及到了亚洲国家,使得这些国家的国际资本投资呈现了多样化的变化。当前,亚太地区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软件开发地区)等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在亚洲离外外包的重要首先地之一。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离岸外包已经是大势所趋,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离岸外包是扩展到海外的外包,其形式主要有外包、创建全资子公司或与当地企业创办合资公司。对此,未来亚太地区国际投资的发展将与离岸外包,乃至区域内外包密不可分,这也是跨国投资深入生产型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深度挖掘全球服务市场。
(四)短期投机性资本仍将十分活跃
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长期投资一直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私人资本的不断增加,以及各国对资本市场控制不断放松等原因,短期国际资本的流量大幅增加。以短期国际资本中的游资为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里有7万亿美元游资,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每年生产总值的1/5,几乎每天都有上万亿美元的游资在世界金融市场伺机进行投机活动。特别是那些寻求短期汇率和利率变动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与对冲基金,已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上引发震荡和风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亚太地区而言,这类短期投机性资本仍将比较活跃,毕竟这一地区在纵向上是全球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
(五)亚太国家资本投资的重心仍在美国
从国别的净资本输出的数据来看,全球净资本流动的格局非常明显:美国成为主要的净资本流入国,亚太地区、中东地区一些国家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这些国家为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提供了对应的融资。美国净资本流入的渠道主要是证券投资,亚太地区、中东地区一些净资本流出的渠道主要是外汇储备。以中国为例,2007年中国是最大的净资本输出国,占全球净资本输出的比重为21%,是因为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规模最大,构成了对外的净资本输出。2007年最大的净资本输入国是美国,占据了全球净资本流入的近50%,主要是美国存在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需要对外进行融资。这个基本的过程是,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在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随后又回流到美国(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资本形式),主要购买了美国的债券。总体上,亚太地区国家资本投资的重心仍在美国。
(六)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面临挑战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资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投资一直处于谨慎的态度。在这样的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国际资本在亚太一些地区的投资遇到危机便立即会呈现减慢的趋势,反应比较灵敏,也使得这些国家面临挑战。在2007年,全球对外投资额从1997年至今已经增长了500%。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一季度75个国家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出现下降,上半年全球跨国并购比去年下降了29%,中国内地投资项目也在减少。当前,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国际筹资环境的变化和外债负担过重使其面临较多的风险和挑战。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向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演变,仅仅依靠各国中央银行宽松金融政策,对解决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如果美国经济的减速继续加剧东亚地区的贸易形势,将会更加削弱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力度,一些国家不得不面临货币贬值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三、未来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
总体看来,未来年度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定以及不可测因素将使得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较难预测,各个机构也提供了不同的看法。 在2008年10月28日的“第五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技术与企业发展司代理司长詹晓宁在指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的国际投资将会有所下降,跨国公司对于制造业及自然资源的投资步伐都会减缓。估计2008年和2009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动会减少10%到30%。这必将对中国国际资本的流入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减少国际资本流入。 从实际数据来看,根据商务部2009年1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但是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为27514家,同比下降27.35%;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2008年10月-1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这表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明显表露出来。 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资本流动研究课题组认为,在美元升值预期影响下,中国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出,但不够成大规模冲击,主要受影响的领域在于“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市场”。 但是,也有不同方面的预期。2009年1月4日的香港《经济导报》指出,2009年中国仍是全球最佳投资地,中国2009年“保八”的举措,全力拓展内需的手段,都使得中国有望能够安然渡过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1月5日,全球知名财务公司普华永道也发布报告认为,尽管市场环境仍充满挑战,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因为基本面坚实、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宏大,将在此轮经济衰退中较早开始恢复增长,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在2009年1月中旬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车展期间,股神巴菲特表示,中国未来会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首选投资目的地,他表示,估计未来中国 会有大批技术型企业崛起,中国未来也将会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首选投资目的地。 当然,在国际范围内中国所有国际资本的流出来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使其具有了国际资本流出的战略机遇。近期的世界经济情况,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金融动荡虽有风险,但也加强了资产的可投资性。在当今世界,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之下,中国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2008年10月28日的“第五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表示,股市大幅度下降,导致企业并购来获得海外扩张,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2008年是中国经济的对外投资的转折点。”过去这些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在南亚、中亚、非洲,今后几年中国的重点可以考虑向发达国家转移,实现“走出去”的大跨越发展。 总结起来,短期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份额会减少,但从长期来看,看好中国经济的预期和中国内部的发展将增加国际资本的流入,也将会增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 而无论是应对国际资本流入还是国际资本流出,面对新的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中国的外资政策以及相关的金融经济政策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作出调整。而从国际经验看,应特别关注建立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着手设计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灵活的汇率制度特别是银行体系将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战略之举。 最后,从实体经济来看,优化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和对外经济增长方式是应付资本流动巨变的根本策略。金融危机的冲击从美国传导到全球,从国际经济市场传导到国内市场,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外部受到冲击的时候会问题频发,造成金融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对此,从根本上化解国际资本投资中的危机还是需要完善实体经济方面的问题:第一,优化贸易结构和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第一,扩大内需,协调好投资与消费、国内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第三,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外包,优化和提升第二产业的结构;第四,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动态,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管。
|